20世代你們在想什麼?年少時無憂無慮的年華,長大之後是不是反而被許多煩惱所佔據?
未來的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工作愛情兩得意,無憂無愁過一生,不為錢財而煩惱,步入夢想的人生!
所有問題的答案皆來自於自己.......
問題都是答案
音樂詩人/張懸
問題都是答案。
所以讓我們這樣說,
問題是世上萬千的石頭,
其中有怪奇也有平凡,
答案也是石頭,
如結晶,如明鑽,如玉髓或如瑪瑙,
等等都是生命質層中的藏寶。
你選什麼掛在胸前呢?
或是明證一種愛。
挑不如找,找不如遇,
遇不如知道什麼就是自己深深喜歡。
世界上還有充滿時間帶來的海邊彩色玻璃,
充滿記憶的磚頭瓷片,
旅行中異地的一塊石。
寶貴與否,都要看你為你自己撿了什麼珍藏。
你撿了什麼,什麼就是你的寶石,
其他只是石頭。
你選別人眼中賣得了錢的,
還是對自己意義非凡的呢?
或是,在撿選後,
從此洗琢摩擦,
讓你身邊手中的這塊石頭,
因你歲月中的珍藏而明曖皆光。
親愛的年輕人,
石頭充滿神奇……
它們含藏了我們一生一次的青春。
你們是石頭,
我愛你們。
以下文章摘自新書《20世代,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》
善用弱連結的力量
每當我鼓勵20世代善用弱連結的力量時,最常碰到的抗拒反應是:「我討厭動用關係」,不然就是「我想靠自己力量得到工作」或「這不是我的風格」。這我能了解,但事實就是事實:在找工作或對象等各種機會時,與我們交往最淺的人,往往能帶給我們最大的轉變。況且,所有的新事物幾乎都來自我們的小圈圈之外。總之,沒有善用弱連結的20世代,勢必會落後懂得善用的人。
許多人以為:「只有我不認識任何人,可是別人都認識。」不過,他們一旦知道自己還有很多資源沒有開發,想必會很驚訝。像高中和大學的校友會就非常有用;若是沒有設立官方網站,那麼就透過臉書或是LinkedIn社交網去搜尋你的學校社群。一個個仔細瀏覽,看這些校友在哪兒工作。若是某個人從事的工作是你想要的,不妨打電話或傳電子郵件給他們,看能不能安排一場職業資訊探訪(informational interview)。每個人都可以這麼做呀!
大多數的20世代渴望有群體歸屬感,自然會緊緊抓住強連結。但諷刺的是,當我們深陷某個群體後,反而會有更強烈的疏離感,因為我們和所屬族群變得孤立、與外隔絕。時間一久,我們最初想得到的群體歸屬感,逐漸演變成一種與外在世界斷絕的感受。
真正的相生相成關係不是半夜一點傳簡訊給好友,而是向外尋求弱連結,因為它們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(就算目前生活還不需要改變也是一樣)。有了弱連結的協助,我們周遭的社群—特別是20世代處心積慮想進入的成年社群—看起來也就不那麼冷淡、沒那麼難以融入。突然間,整個世界變小,也更容易闖盪。總之,我們愈懂得事情運作的方式,就愈能得心應手。